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双减”之后,黎川教育创新路在何方?

发布日期: 2025-05-09 23:17 浏览次数:

“哇,它在分析你的声音哎!”

在黎川二小教学楼大厅,高科技正为语言文化课注入满满的未来感:学生站入亭子中,选择想要朗读的文章,通过麦克风朗读课文后,AI大模型实时生成包含发音准确度、情感表现力、流畅度等维度的评测报告,引起学生一阵阵惊叹和欢呼。

“孩子发现‘踌躇’这个词总读不准,AI不仅标出错误,还示范正确发音,比传统跟读效率高多了。”班主任吴老师介绍。

2024年4月,搭载科大讯飞核心AI技术的“朗读亭”在黎川2所小学亮相,这是一款融合智能语音技术和沉浸式体验的自助朗读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朗读练习、AI评测、经典诵读和趣味录音等功能,成为助力语言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智能助手”。

“过去朗读训练只能‘大锅烩’,现在AI给每个孩子‘开小灶’。”吴老师展示着系统自动生成的学生能力雷达图。朗读亭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学生分为发音矫正、情感表达、节奏控制等不同训练组,教师可据此精准设计分层作业。

“搭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立体网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深入推进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黎川县教体局副局长魏娟介绍道,黎川借助消防站、博物馆等场所,将传统多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场景扩展到社会各个角落,促进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快抓住固定物!洪水要来了!”戴着VR眼镜的四年级学生陈云航突然蹲下身做出环抱动作,引得周围同学惊呼连连。这是黎川二小四(1)班的消防科普体验和爱国教育馆开放课上,学生在东门社区进行“VR自然灾害防御系统”体验现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台风、地震、火灾等各类灾害场景被高度还原,让安全教育从书本文字变成了可交互的沉浸式课程。

举办中小学阳光体育竞赛,开展游泳教育试点,举办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开展学科名师团队多次送教下乡活动……从“看管”到“赋能”,从“传统”到“智能”,在“双减”背景下,该县持续丰富教育形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增加教育的内涵和质量。

来源: 黎川县融媒体中心